3月15日上午,湖北大学中国画研究所所长谭崇正应邀至华体汇app阳逻校区讲授美育教育选修课《中国艺术之美》第三讲——美术作品形式的背后。
“没有无形式的内容,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。”课程伊始,谭崇正首先概述了“形式”与“内容”的含义,并将同时期的中西方美术作品进行对照,表现了美术作品的地域性和时代性。他强调,虽然不同作品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,但其中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、互相支撑的,应和谐统一。

接着,谭崇正展开了对中国山水画的叙述。他按时间顺序,从东晋隋唐至宋元明清,再到近现代,结合画作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,展示了中国山水画从写实到笔墨融合的风格演变。
“画家将山水特色规律和时代特征提炼出来进行创作,这不仅是简单的描。嵌源笞匀缓褪贝淖鹬。”谭崇正说,正是这不同时代的“变”,造就了美学丰富、形式多样的中国山水画优秀传统。
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到艺术作品形式具备的时代性,谭崇正还展示了自己的作品,如《云端》《傅抱石》等,学生们认真欣赏,仔细聆听。
2024级葡萄牙语专业学生方和祾在学习本节课程后感悟到:“我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其所处时代密切相关。要深入理解一件美术作品,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事迹也是至关重要的,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。”
(审核:廖良才)